過去五年,由于中國經濟規模全球第二已經很大,經濟增速相比過去有所下降。但是,過去多年的經濟建設實現了可觀的綜合國力,為科技發展增添了強勁動力??萍甲鳛槿祟惿鐣l展最重要的關鍵因素,無疑將在19大之后的中國起到越來越大的作用。十九大報告限于篇幅對科技方面的成就著墨不多,只重點提了天宮、蛟龍、天眼、悟空、墨子、大飛機等代表性重點項目。但在許多科技工作者看來,中國的科學技術事業在過去五年突飛猛進,呈現出加速發展的良好勢頭。
而全球科技在過去數年也展現出新氣象,人工智能、量子信息、新能源等多個領域出現了重大突破。樂觀地預期,一次新的科技革命也許就在不遠的將來成為現實。之前的數次科技革命,中國錯過了機會,忽視科技固步自封,與西方國家差距越拉越大,沉淪的歷史令人痛惜。在改革開放之后,中國終于在IT革命中抓住了機會,跟上了世界先進水平并有所創新,一舉成為與美國并列的IT互聯網大國,全球排名前20的互聯網企業被中美瓜分,這是一次很好的成功經驗。
關于科技創新的任務與目標,十九大報告是這樣論述的:
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。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,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。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,強化基礎研究,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、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。加強應用基礎研究,拓展實施國家重大科技項目,突出關鍵共性技術、前沿引領技術、現代工程技術、顛覆性技術創新,為建設科技強國、質量強國、航天強國、網絡強國、交通強國、數字中國、智慧社會提供有力支撐。
這個論述與目前的科技形勢切合得很好。在科技新時代機會再次出現之時,中國通過之前的不斷努力,不再因為差距太大而自卑,而是有幸處于時代前沿。十九大報告列出的這些科技創新領域有水到渠成之感??梢灶A期,中國政府與全社會將投入巨大的人才物力財力投入,以實際行動支持科技創新,爭取抓住未來科技的戰略性機會。
建國以來,中國共產黨的各屆大會都很重視科技發展,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論述深入人心,十九大報告關于科技的論述也許不是著墨最多的。但可以看到,這次報告科技方面的目標是具體的、明確的、可行的,已經有了良好的基礎,不僅是鼓舞人心的話語,也不是過于長遠的目標。航天、網絡、交通、數字、智慧,都可以找到具體的部門、企業、項目,有可觀的技術儲備與相當數量的行業專家,與工程相關的海量行業技術人員更是中國的特殊優勢。
關于科技創新體系建設,報告的論述是:
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,強化戰略科技力量。深化科技體制改革,建立以企業為主體、市場為導向、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,加強對中小企業創新的支持,促進科技成果轉化。倡導創新文化,強化知識產權創造、保護、運用。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、科技領軍人才、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。
科技創新體系是科技行業極為關注的,也非常需要這樣理論指導。中國的科研資金早已不是過去的捉襟見肘,研發投入已經是全球前列,而且受益于日益增強的綜合國力一直在高速增長,將在兩三年內超過美國與歐盟成為全球第一。資金狀況大為好轉之后,制約中國科技成果正反饋超常增長的,可能就是需要改革的科技體制??蒲腥藛T的研發活動要符合科研規律,除了充足的資金,也要有足夠的時間集中精力專心從事關鍵研發,研發成果要有正確的評估方法,大批成果要接受市場檢驗真正為社會發展作出關鍵性的供獻。我們期待,并且相信,在十九大報告銳意進取的基調下,科技體制在不遠的將來得到大幅優化。
可以預期中國科技體制將在市場推動與各方主動的努力之下,取得良好的進展。中國科技在全球科技醞釀突破之時,各方面條件都在大幅好轉,正處于大有作為的時期。在全球各國的科技競爭中,中國科技有信心取得令世界矚目的成績,極大增強中國的世界影響力。
另一方面,為了國內經濟轉型以及社會生活進步,中國科技也到了承擔重任的時候了。過去中國多個行業的數量型擴張,已經到了中國或者地球意義上的發展極限,只能靠科技轉型,除此外無路可走。而中國的勞動力格局已經出現了重大變革,新一代勞動力普遍不如上一代吃苦耐勞,但這是生活好轉的必然現象,而且新一代的知識水平明顯要高。中國成人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不過初中水平,與這個低教育水平相配的落后經濟結構仍然大量存在。但老一輩小學文化水平為主的勞力已經開始大量退休,教育水平高得多的后輩們將逐漸主導勞動力市場。因此,中國社會必須向科技轉型,否則難以想象,受了大量教育的青年畢業后仍然從事低技術含量的流水線工作。這既不符合中國家庭的期望,也與中國越來越現代的經濟發展階段不符合。
十九大之后的五年,中國的人均GDP必將超過世界平均水平,開始向發達國家發起挑戰。支撐這個發展目標的不可能是石油礦山等自然資源,也不可能是金融炒作、房地產泡沫等虛幻的財富現象,只能是全社會勤奮學習、努力研發向科學技術要生產力的社會風氣。因此,十九大宏大的發展目標,也向中國科技提出了任務與挑戰,中國科技到了必須發力的時候。
十九大是中國科技新時代合適的起點,在這個時間點上,既有全球科技一批突破機會,也有中國社會發展新的階段性要求。而中國科技界在過去多年都在持續投入,積蓄力量,早在綜合國力并不強的時期,中國政府就對此有清醒的認識。
在二三十年前、甚至十年前,雖然要強調科技的重要性,但不能強行脫離經濟發展階段,一步登天地轉向理想中的科技型社會。這種理想主義的轉型既難以實行,也不可能成功。中國過去的發展道路是正確的,通過從低到高發展制造業壘實基礎,通過進出口提升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。
現在,十九大已經明確提出了新的發展目標。中國經濟與社會全面向科技轉型,走向科技新時代的時機已經成熟。已經實現的偉大成就讓全國人民信心倍增,中國科技、中國社會的未來將無比光明!